分享

 当前位置:首页 > 公司动态

上移

下移

公司动态

  • 牡丹苗市场潜力巨大 2023-10-01
  • 但你知道吗,牡丹被尊为国花,不过是几天前的事情。 据报道,之前“中国是世界上**迄今尚未确定国花的大国”,与“世界园林之母”的美誉和国际地位不相称。 2019年7月15日,中国花卉协会在中国林业网、中国花卉协会网站和“中国花卉协会”**公众号发出《投票:我心中的国花》,向公众征求对我国国花的意向。广大公众对国花高度关注,积极踊跃参与。 截至2019年7月22日24时,投票总数362264票。投票结果统计显示,同意牡丹为国花的居首位,共288747票,占79.71%;第二名,同意梅花为国花的占12.30%;第三名,同意兰花为国花的占2.48%;第四名,同意荷花为国花的占1.89%。而同意菊花、月季、茶花、桂花、杜鹃、水仙等为国花的选项,投票赞成的比例均不到1%。 中国花卉协会现综合各方意见,推荐牡丹为我国国花。 自此,中国国花才确立为牡丹! 相信你对此一定十分惊讶,其实不只是你,大部分网友也是如此感受。 欲推牡丹为国花,有网友震惊“我一直以为牡丹本来就是!” 那么今天就带大家深入的了解一下 我们的国花——牡丹 唐代之前医药学家认知、记载的“牡丹”或许并不是唐代之后画家描摹、诗人歌颂、药**载的那一朵朵、一丛丛艳丽的“牡丹”。研究中国医学史的日本学者久保辉幸考证,南北朝时期药书所说“牡丹”(又称“吴牡丹”)应该是紫金牛属植物“百两金”(Ardisia crispa)、紫金牛(Ardisia japonica)之类,而唐代之后一直到今天大家熟悉的是芍药属植物牡丹花(Paeonia suffruticosa)。 从植物学角度来说两者归属不同,枝、叶、花、果的形态差异很大,紫金牛属植物的花朵小,并不具有很强的观赏性,两者只有根部有些类似,都呈红色。关键的证据是,南北朝时期南朝**道士、医药学家陶弘景的著作《本草经集注》说巴戟天(Morinda officinalis)这种巴戟天属茜草科植物 “状如牡丹而细”,而它与芍药科牡丹在外形上完全没有相似之处,古人却认为两者相似,这证明陶弘景所说的“牡丹”和今天的芍药科牡丹应该有很大差异。南朝**诗人谢灵运的《游名山记》佚文中也说江南“竹间水际多牡丹”,而芍药科野生牡丹主要生长在中国西北部,在江南湿暖环境下不可能野生成活。 初唐《新修本草》记载,“京下谓之‘吴牡丹’者是真也。今俗用者异于此,别有臊气也”,可见唐代初年官方正统医药界还认为用作药材的正牌牡丹是 “吴牡丹”—长在江南吴越之地的紫金牛属植物的红色根部,而中原不容易得到江南之物,民间医生就用长安周边野生的、根部也发红的芍药科属植物冒充入药,但和“吴牡丹”不同的是芍药科植物根部的芍药酮会散发明显的臭味,官方医生用这个特点辨别真假。唐初中原地区民间采药贩药的人只是让芍药科牡丹冒充“吴牡丹”之名入药,而真正让芍药科牡丹大翻身成为观赏花木并完全侵夺“牡丹”名称的是女皇武则天。 明代小说里杜撰说女皇武则天曾在冬天下诏百花必须连夜开花,独有牡丹拒绝,这当然荒诞,但倒也关联一点真实的历史背景,那就是武则天的确是**个欣赏芍药科牡丹的**人物。她的家乡山西并州的寺院多种植这些野生的牡丹用来观赏,给她留下深刻的印象,当权后她命人将牡丹移栽入洛阳的上林苑,带动权贵富豪乃至一般百姓纷纷在自家庭院种植,每到暮春时分各处花圃就成为游人聚集流连之处,这便成为洛阳的时尚盛事。之后唐玄宗则把这种风尚引入长安,唐代笔记小说《松窗杂录》记载:“开元中,禁中初重木芍药,即今牡丹也。”皇宫沉香亭畔牡丹等鲜花盛开的时候他诏来翰林学士李白写“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这样的助兴诗歌传唱。当时洛阳人宋单父善于种花,曾应唐玄宗之召在骊山种了一万多本颜色各不相同的牡丹。“木芍药”—芍药科牡丹—的流行和大量种植改写了人们原来的认知图景,宋代以后药书里牡丹已经成为芍药科牡丹的专名,之前药书里的正牌紫金牛属“吴牡丹”反倒被排挤,只能叫“百两金”这个俗名了。两者的“混杂误认”“名称交换”与医药经济的发展、南北分隔、统一与知识的建构、权力与时尚的互动紧密相关,可见其关涉的“文化”的形成之奥妙。 而在南北朝之前,1972 年甘肃武威东汉古墓出土的医简中已有“丹皮”入药治疗“血瘀病”的记载,用红色的药物治疗有红色症状的病,这可能和当时影响很大的“五行”“五色”观念有关,或许可以参照詹姆斯·乔治·弗雷泽(James George Frazer)在《金枝》中总结的模仿巫术和接触巫术进行解读。东汉人编纂的《神农本草经》里也提到“牡丹”,具体指哪一种药材、植物并不是特别清晰,还提到其别名“鹿韭”“鼠姑”,可见是当时常见的野生植物,还没变成权贵院子里的植株。 就现代植物分类学来说,牡丹属于芍药科芍药属植物,野生的好多种芍药属植物在亚、欧、美洲都有分布,中国是**早进行人工栽培的国家之一。唐代人们把牡丹和芍药加以区分,大概把花朵大、枝干高的叫作“木芍药”“牡丹”,把花比较小、花期稍晚的草本蓄根植物叫芍药(Paeonia lactiflora)。后来也有人把类似牡丹、在秋天开放的芙蓉花叫秋牡丹,按现在的植物学分类来说这完全是两种不同的植物。古今文人谈及芍药花时喜欢追溯到《诗经 ·郑风 ·溱洧》:溱与洧,方涣涣兮。士与女,方秉 兮。女曰观乎?士曰既且,且往观乎?洧之外,洵 且乐。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勺药。溱与洧,浏其清矣。士与女,殷其盈矣。女曰观乎?士曰既且。且往观乎?洧之外,洵且乐。维士与女,伊其将谑,赠之以勺药。 对春秋时候的郑国人来说,农历三月上巳节正值河水解冻、万物萌发,人们在这**到溱河、洧河边泼水求吉,希冀用香草祛除不祥。这期间也是青年男女嬉戏恋爱的日子,已婚和家有丧事的除外其他人都可以去参加。自然,这位女孩的心也像哗啦啦的水流荡漾起来,她按捺不住去叫心爱的男子一起去河边看热闹,男子开始还故意唱反调逗弄,女子情急之下说河边人来人往乐趣多多,于是他们就一起去玩,临分开时男子还送一种叫“勺药”的东西作为爱情信物。 《牡丹》,清代,纸本设色,赵之谦,辽宁省博物馆藏 古代的道德家说这个地方的民风恶劣才有这样直白的民歌,可是用今天的眼光看实在算不了什么,比现代人在情人节的各种造作言辞清淡多了。可是这对两情相悦的男孩女孩相赠的并非今天我们熟悉的 “芍药花”,而是那时候流行的某种香草植物,可以留存萦绕的香气显然要比仅仅盛开一时的鲜花更绵长美妙。 大概是在汉朝人们才用“芍药”这个名字来定义我们现在看到的多种芍药属花木,那时候长安就有人种植芍药,晋代已有重瓣品种出现,这期间牡丹还没有从芍药中分化出来。唐代人们越来越重视这些植物的观赏性,尽力想让它开大花、提早开放,于是不断选育,分化出两个不同的系列:花朵更大的牡丹的叶子宽,正面绿色背面有点黄绿,而芍药的叶片狭窄,正反面均为黑绿色;牡丹的花朵着生于花枝顶端,多数每个枝头就一朵,而芍药的花可以生在枝顶或者叶腋,往往好几朵在一起;牡丹的枝干比芍药矮和粗,过冬不会枯死,而芍药露出地面的茎不能越冬,只有埋在土壤中的纺锤形块根还维持生命,等到来年早春重新抽出新芽长出地面;牡丹一般在 4 月中下旬谷雨前后开花,而芍药开花要晚两周。所以江南有“谷雨三朝看牡丹,立夏三照看芍药”之说。 花大、色艳、香浓的牡丹在武则天、唐玄宗时期盛极一时,芍药只好屈居下风,留下小牡丹这个别号。隋唐以后扬州以芍药花出名,宋代人有“洛阳牡丹,广陵芍药”以及“牡丹为花王,芍药为花相”的说法。回头再看牡丹和芍药的分化过程,就像月季和蔷薇的分化一样,当人们在园林种植、欣赏某种植物,就有相应的制度—无论是皇帝的命令还是权贵富豪的购买—激励人工加速培育进程,然后随之产生知识上的不断细化和深化发展。对观赏植物进行选育、嫁接时,花朵变大、花色增多、开花期提前往往是追求的主要目标。在唐代牡丹的品种出现大爆炸,就是因为那时候牡丹价格昂贵,“数十千钱买一棵”,顶得上十户中等人家的赋税量,这给了花农们足够多的动力。而芍药可能还主要是作为药材使用,所以培育方面的改进要慢很多。 既然武则天、唐玄宗以下的权贵富豪如此欣赏牡丹花,那花农也就不断培养选择那些世人欣赏的特性,比如花大色艳、芳香浓郁,不断栽种、选育、杂交,让它们在花园里争奇斗艳。和牡丹一样花朵娇艳的荷花没有引起如此狂热的爱好,按照刘禹锡的说法是“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指荷花)净少情”,可是我宁愿从季候的角度去看待这个问题:对北方的长安来说,每年农历四月牡丹开的**盛的时候,也是可以脱掉臃肿的冬衣、穿得漂漂亮亮到户外冶游的时刻,人们怀着欢快的心情面对花木和世界。 李唐王室崛起于关陇黄土塬上,黄河中下游的陕西、洛阳一带是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适宜牡丹生长,在这里生活的王室权贵和江浙士人爱好不同,后者对芍药属的牡丹就没有如此欣赏。当然也有审美文化上的原因,当时皇家钟爱艳丽的色彩,对金、碧、紫的刻意追求表现在他们的壁画、仪仗、衣服甚至画在脸上的“红妆”上,鲜艳的牡丹也比梅花之类的小花适合映衬当时宏大的宫室、仪仗。每到暮春,长安、洛阳的人们摩肩接踵去观看牡丹花开,白居易诗曰“花开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显然从皇室到民间都追捧它,于是也刺激了种植业的发展,“人种以求利,本有值数万者”。据说当时还有人把牡丹嫁接在椿树上,高丈余,可于楼上赏玩,称为“楼子牡丹”。 唐代以后**负盛名的是洛阳和菏泽的牡丹。欧阳修、司马光都称颂过洛阳的牡丹,在北宋的时候与扬州芍药齐名并称“天下**”。虽然牡丹是武则天首先下令在洛阳引种,但文人却刻意贬低这位女皇的作用。宋人高承《事物纪原》说:“武后诏游后苑,百花俱开,牡丹独迟,遂贬于洛阳,故洛阳牡丹冠天下。”执意要在牡丹的富贵寓意之外再增加劲骨刚心的象征精神。现在洛阳、菏泽仍然以牡丹种植著称,也各自有旅游项目“牡丹节”,都弄得无比盛大,我曾经去参观过菏泽牡丹节,几百种牡丹的确有让人眼花缭乱的感觉,如“酒醉杨妃”的红装素裹,“姚黄”的端庄典雅都很可观,至于粉紫同株的“粉二乔”、随着花期变色的“娇容三变”就有点过于刻意新奇了。 古人喜欢用颜色、形态、结构类似的东西来比喻性地命名牡丹的品种,撇开花的样子不说,光是“庆云黄”“玛瑙盘”“御衣黄”“淡鹅黄”“观音面”“醉杨妃”“睡鹤仙”这些名字就够人遐想的。从《洛阳风土记》的记叙可以看出来,诸如苏家红、贺家红、林家红之类,都是当时富家大族以养花为风尚催生出的产物,他们竞相培植新奇品种,诸如“姚黄”“魏紫”这样的新鲜品种会在几天内名动全城,“姚黄”当时珍贵到一年才开几朵花,想必要比今天手工精制的宾利汽车还珍稀。 观赏的芍药科牡丹据说是 9 世纪初由空海和尚从中土传入日本,主要栽种在佛寺和达官显贵的苑囿中,也如唐人作为“富贵花”来欣赏,到德川时代才扩散到民间。江户时代 (1603 ~ 1867 年 ) 日本嫁接选育出“寒牡丹”等新的品种,后来欧洲人也是首先从日本引进牡丹品种。20 世纪前后这成为日本花木出口的重要商品之一,曾大量出口欧美。至今日本东京的安部牡丹园,奈良的长谷寺、石光寺,须贺川牡丹园,新西井大师牡丹园等还以牡丹花著称,每年四五月间是赏花的热闹处。欧洲人**早了解牡丹花、芍药花是在从中国进口的丝绸和瓷器上所见的装饰图样,直到 1656 年荷兰东**公司的贸易代表来中国访问期间亲眼看到了牡丹,回国后还曾公开报道。大约在1786 年,英国皇家植物园邱园的主管约瑟夫·班克斯(Joseph Banks)看到报道后就让英国东**公司的外科医生亚历山大 ·杜肯(Alexander Duncan)在广州帮忙收集牡丹,第二年送到了邱园。1789 年便有一株开出了高度重瓣的“粉球”牡丹,这是**早进入欧洲的中国牡丹花。


  • 山东牡丹芍药鲜花 2023-06-10
  • 这里是专业的菏泽牡丹芍药种植基地(www.hzyszz.jqw.com菏泽牡丹芍药、山东芍药苗、山东牡丹基地、山东芍药鲜花李洪伟 电话:15865882345),我们有全国**齐全的芍**种(进口类品种12个)种植面积400亩,专业工人12人,技术员3人,我们从建立至今对外承接芍药园建设7个,出售种苗及执导过的芍药种植基地近20000亩,并且在芍药的种植季节对已建和在建芍药园进行无偿的技术指导和技术员的外派。联系人:李洪伟 电话:15865882345 山东芍药


  • 山东牡丹芍药 2023-06-11
1页5条 跳转 GO

上移

下移

上移

下移

上移

下移

上移

下移

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企业主体身份公示